2025-10-10
“守正不桡”出自东汉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颜师古注:“桡,屈也,不为众曲而自屈也。”成语的意思是:处理事情公平正直,不屈从,不讲情面,强调不因外界压力而违背原则。 不桡者,胸怀正气、以公行事,故能正道直行,面对权势亦不折节、不屈服。东汉董宣在担任洛阳县令期间,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公然行凶杀人,他亲自率领衙役在洛阳街头围车搜出罪犯,历数罪行,将其就地正法。如此正义凛然、不讲情面,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。正所谓“守正为心,疾恶不惧”,为官者坚守正直之心,就能做
2025-09-03
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中,积淀了深厚的廉洁文化底蕴。回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辛奋斗的光辉历程,无数革命先辈、建设先锋、时代楷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艰苦奋斗、清正廉洁”的优秀品质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廉洁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,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凸显了廉洁文化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。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,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,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支撑。 突出思想引领,深挖廉洁文化“源头活水”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首先要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个“总开关”问题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
2025-08-11
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诗中写道,“我身如孤云,随风堕湖边。墙东木阴好,初识避世贤。从来有名士,不用无名钱。”这首诗颇有警示之意,告诫我们为官者当守着俸禄过日子,绝不能贪占那些没有来由的钱。 纵观历史,很多有名的为官者,都不愿用“无名钱”。在他们心中,“若受一文,不值一文”。对于不义之财,他们丝毫不染指。 高汉筠是唐末五代时期后晋官员,以清廉节操著称于世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》记载,高汉筠在襄州供职时,有位恶吏私赠白金五百两。高汉筠说:你不是多剥削农民,就是多榨取了商贩,“吾有正俸,此何用焉!
2025-07-09
“清越而瑕不自掩”语出唐代刘禹锡所著的《明贽论》,“瑕”古语中指玉石上的斑点,其意为越是德行清廉高洁之人,越不遮掩自身的缺点与不足。这境界里蕴含的不仅是自我认知的清醒,更有面对错误时如古玉般温润却坚韧的谦卑与勇气。故君子之德,首贵在清;而清越之德,在于不掩瑕——能识己过,能纳人言,能改己错。 欲达此境,当从“识瑕”之自觉始。一个人只有正视自我,勤于反观自身,检点自己之不足,才能有过必改,日臻至善。人若对自身之过懵然无知,则一切修养皆如空中楼阁。真正的智慧在于对自己不足的明察秋毫,老子曾曰:&l
2025-06-30
“义方既训,家道颖颖”,出自西晋文学家潘岳的《家风诗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践行合乎道义的家教准则,能彰显家族风范、昌隆家业。“千家万户都好,国家才能好”,家风正,则家业兴旺、代有才俊;家风不正,则衰败难逃,甚者贻害社会。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,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,为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供重要支撑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千千万万个家庭赓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,形成许多有代表性的家风传承。北宋司马光家族祖孙三代皆以俭为美。其父司马池为官清正、生活朴素,教导子侄崇俭抑奢。司马光从小不喜欢金银华服,他在《训俭示康》中训导其子司马康要学习节俭
2025-05-21
“其身不正,如曲表而求直影,影终不直也。”语出南北朝皇侃所著的《论语义疏》,意为自身不端正,就像用弯曲的标杆追求笔直的影子,终究无法实现。曲者,表之不正;直者,影之求端。这一浅显的比喻,直指至深之理:若想求得正直的结果,必先端正自身的根本。廉洁之道,亦是如此。 曲表以求直影,实为本末倒置的虚妄。古人观日晷以测时辰,铜表直立,日影自正;若铜表歪斜,纵使反复调整晷盘,终难求得精准刻度。曲表求直的荒诞,不过是在沙上筑塔,本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。若内心被私欲蒙蔽,纵有千般巧饰终成虚妄,不过是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。观历史长河,凡以曲表求直者,终被时光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424号